毫尖有神韵 妙笔传千秋

新闻热点 2025-09-15 02:01:56 545

  宣笔制作技艺:

毫尖有神韵 妙笔传千秋

佘征军在制作宣笔。毫尖

  制作笔头从理毫开始,有神韵妙将毛的笔传热点速报根部理齐。然后整理毛的千秋头部,这一步叫齐毫。毫尖齐毫后的有神韵妙笔毛变成一片一片的,方便做成圆锥形。笔传图为齐毫。千秋本报记者 丁美栋摄

将笔头制成圆锥形。毫尖

使用工具将笔杆外部磨平。有神韵妙

根据笔头大小,笔传使用工具将笔杆凿出相应尺寸的千秋孔。本报记者 丁美栋摄

将笔头装进笔杆。毫尖热点速报

剔除笔毛中不好的有神韵妙毛,保证毛的笔传统一性。

用胶将笔头和笔杆黏接牢固。

工作室里制作好的宣笔。照片除署名外,均为陈京辉摄

  毛笔是中国重要的绘画与书写工具,产自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宣笔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精于选料、繁于工艺,迄今已有超2000年的传承历史,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掌上明珠”,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把毛料放在水中仔细清洗,就着灯光剔除一根根细微杂毛,将清理后的毛料聚合成圆直光滑、拢抱不散的锥形……走进泾县泾川镇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的工作室,他正在为一支紫毫笔制作笔头。“白居易有诗云,‘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此句讲的是宣笔制作工艺的复杂精细。”佘征军说。

  1962年出生的佘征军成长于泾县一个宣笔世家。1982年底,高中毕业的佘征军传承祖业。从事宣笔制作40余载,佘征军不仅掌握了宣笔传统制作技艺的真谛,还带领一批技艺骨干,研究恢复失传历史珍品,改良创新传统技艺,多次在全国文博会上荣获金奖。

  宣笔作为“中国四大名笔”之一,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佘征军介绍,只有做到这四点,使用宣笔时才能“收得拢、撤得开”。

  “无论是制作哪一类品种的宣笔,要能实现‘尖、齐、圆、健’均属不易,需经历选料、水盆、制杆、装套等多道工序、100多个环节。”以制杆为例,佘征军介绍,工人需要先将笔杆磨平,再用工具在笔杆上挖出装笔头的洞,这套工艺没有特定的参数可参考,全凭工人的手上感觉。“学徒入行,一般3到5年才能完整学会宣笔制造流程;要想做出一支优秀的宣笔,至少10到12年的学习实践;而要想学‘精’,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佘征军说。

  随着制笔工艺的创新发展,宣笔品类如今多达几百种。如何在守正的同时更好创新?这是佘征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生产流程方面,佘征军及其团队改良了笔杆材质,让不同风格的笔杆和笔头都可适配,也让产品设计、生产更标准化,有利于市场推广。在设计风格方面,佘征军根据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产品选择——以老式杆秤为造型的“称心如意笔”、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簪笔、集笔头与笔杆于一体的竹笔……一支支别具新意、造型新颖的宣笔新品,备受市场青睐。佘征军笑着说:“让毛笔走出书房,进入现代生活,也算是乐事一件。”

  2019年,佘征军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直播讲解宣笔传统制作技艺和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他还担任毛笔工坊导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佘征军表示:“在未来,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宣笔、爱上宣笔,甚至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更好地传承好这项非遗技艺。”(本报记者 丁美栋)

[ 责编:金昱希 ]
本文地址:http://mip.jkzaixian.com/html/31e459992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新华时评丨全球南方:走出精神自立、文化自信的发展新路

通武高速湖北段通车

安徽马鞍山雨山区举办“雨”燕归巢新春返乡青年人才活动

北京: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可实时结算

韩“金建希特检组”对前总统尹锡悦的逮捕失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