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增效无碍农业增产

新闻探索 2025-09-15 01:36:06 42

6月份以来,光伏陕西天耕农业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耿录锋格外忙碌。增效增产这家专注于农光互补科研开发的无碍资讯前沿企业,正迎来关键试验期。农业“今年陕西遭遇较大旱情,光伏我们的增效增产科研项目又位于渭北‘旱腰带’,‘旱地+旱情’的无碍双重考验下,农光互补栽培模式能否实现‘光伏增效不碍粮食增产’?农业团队一直紧绷着弦。”

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刘家村的光伏国能陕西旱腰带农光互补科研试验田里,光伏板下麦茬整齐连片。增效增产耿录锋介绍:“137亩试验田的无碍测产已近尾声,增产已成定局。农业对比区数据显示,光伏同等地力条件下,增效增产农光互补栽培模式亩产较传统耕作方式提高约20%。无碍资讯前沿

农光互补项目是指在土地上同步建设光伏电站与开展农业种植的“新能源+农业”融合模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但此前由于采用固定支架光伏阵列等技术局限,部分项目出现农作物减产,有的项目种植结构改变,甚至出现“重光轻农”现象,导致项目审批收紧。

“项目初衷是探索‘园地改耕地’条件下确保粮食安全的路径。”耿录锋说,礼泉县地处渭北旱塬,老旧果园淘汰后,如何高效复耕土地、实现粮食增产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匹配,正是试验的目标所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团队以105亩老旧果园为试验田,创新采用“平单轴光伏支架+透散射板间隔补光”技术,与传统固定支架模式进行小麦种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创新模式较对照组增产0.4%至4.5%,初步实现“农光兼得”。

“传统固定光伏板遮挡光照、阻碍雨水收集,导致土壤墒情不稳定,这是作物减产的主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睿指出,“创新模式通过角度可控的平单轴组件实现雨天导流、日常保墒,配合透散射板补光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更关键的是,我们正引入人工智能构建调光模型,通过优化传动轴转速科学分配光能,进一步提升利用效率。”

目前,团队已完成4个小麦品种的光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最适配农光互补的品种,同时探索滴灌技术改良。张睿透露:“滴灌技术研发成功后,小麦产量有望再获提升。”

“今年是项目落地的第二年,成果值得肯定。”张睿表示,“团队计划再用1年时间完善技术体系,通过3年系统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支撑,为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李彦东)

(责任编辑:施晓娟)

本文地址:http://mip.jkzaixian.com/html/699e9049839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高校收“企业微信费”,学生人均1200元,校方回应

盖茨基金会宣布启动催化式资助,激发以女性为中心的创新与研究新时代

@考生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无界融合,共振共生 中免集团全球品牌商大会惊艳揭晓联名创新产品及自有品牌

开学季“文旅大礼包”来了 南平面向十万高校学子推出全年专属权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