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镇开发需走出“同质化”困境

新闻要闻 2025-09-15 04:28:12 89

  据3月2日《工人日报》报道,同质化随着“国潮风”兴起,古城古镇古城古镇成为颇受游客喜爱的需走热点追踪旅游目的地。为抓住这个文旅风口,出困很多地方纷纷挖掘文化资源、同质化投资建设此类仿古项目。古城古镇然而,需走轰轰烈烈上马之后,出困却有不少成了烂尾工程,同质化或是古城古镇由于同质化严重、运营管理不善等,需走热点追踪建成之后沦为“空城”。出困

  时代在进步,同质化公众的古城古镇文化修养与审美水平也日益提升。如今游客奔赴古城古镇,需走早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游览。他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渴望沉浸在悠悠岁月沉淀下的独特氛围里,探寻那历经时光磨洗的斑驳痕迹,亲身体验当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感受独一无二的人文精神。可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古城古镇自身缺乏深厚文化基因,却热衷于照抄照搬,奉行 “拿来主义”——其结果就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上演着 “小城故事少,只有假和抄” 的尴尬戏码。这般处处 “撞脸” 的古城古镇,自然难以赢得游客的青睐。

  古城古镇开发建设成本高昂,投资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而那些门可罗雀、甚至沦为 “空城” 的古城古镇,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以湖南某古城为例,该项目总投资约 25 亿元,可运营 3 年多却累计亏损超 5 亿元,去年上半年仅约 2300 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 20 人。这种情况下,继续开放的价值令人怀疑,可若要进行拆除,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这般盲目上马、跟风建设带来的惨痛教训,实在令人警醒。

  诚然,各地想要抓住“古城古镇热”这一文旅风口无可厚非,学习、借鉴乃至模仿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也并非不可行。但必须明确的是,学习绝非抄袭,模仿也不等同于照搬。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古城古镇建设唯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历史遗迹、民俗传统,推出带有地方历史印记的旅游项目,才能在激烈的文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乌镇之所以能长久保持旺盛的热度,除了其本身景色吸引人外,关键在于当地用心呵护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以及民间作坊,让游客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之中。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表明,起初人们从某事物中能获取较高的满足感与收益,但随着该事物不断增多,这种满足感与收益会逐渐降低,说白了就是 “久看生厌”。对于古城古镇而言,要想不让游客陷入审美疲劳,除了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之外,还需要创新运营理念,借用新科技,引入新产业,不断创新玩法,持续丰富游客体验。例如,大唐不夜城通过推出如“不倒翁表演”“盛唐密盒” 这般新颖有趣的节目,变“网红”为“长红”。

  如何走出“同质化”困境,是各地建设运营古城古镇绕不开的思考题。在这方面,期待各地“两条腿走路”,在立足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时大胆创新、与古为新,为古城古镇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责任编辑 :魏金金)

本文地址:http://mip.jkzaixian.com/html/956f9969804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好评中国丨一岩一水皆诗韵,一茶一景续文明

AI动画丨遇到城市内涝,我们该如何自救求生

坐电梯爬山、躺平式漂流……“窝囊游”何以成为文旅市场“新宠”?

“清凉经济”火热一夏 滑雪场、溶洞……解锁避暑新玩法

雨雨雨雨雨 下周这些地区降雨频繁

友情链接